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第三節 奇經八脈及經絡學說_2

其運行於全形之氣象依時序而有所謂十二本經,(1)行於表者,曰皮經,屬三才之天部位(現今科學研究上解釋為中樞神經與全身神經系統的連屬),(2)行於肌肉間膜者,曰筋經,屬人部(新陳代謝及循環系統),(3)行於骨膜及臟腑表層膜者,曰奇經(現今解釋為內分泌及免疫系統),穿行於表裏者,曰經絡。而以營、衛二氣伴隨,形成此完整的全息網際網路的擬態,吾人稱之為氣街。於全形功能上,能起瞬間或延時調和作用之點,吾人稱為穴道。故八脈屬非時空性的超弦態,無先後遲速之分別,屬先天,奇經屬0與1的表達,十二經則有時序的次第,故穴道亦有其陰陽開合作用的不同,今分述如后:

III、奇經八脈
能接受氣象(心境)對事件轉換傳變影響的律動稱為脈)共軛投射前為先天,共軛投射後為後天。吾人之全形既然是擕帶全息所投射於時空中之縮影,此全形依先天三種擾動與投射時空之後天事件,符合了中國易學所描術,宇宙一切事件依其六爻(Hexagram)及先後天而有一切變化。故八脈為其一切事件之基本脈動,在醫理上亦以八脈來賦範全形之哲學觀念,此全形之所以能從生到死,運作如常,則有賴於全形之八脈與臟腑間之脈動調和,因臟腑屬後天投射,歸屬後天十二本經。且又與全形八脈的先天投射共軛,故將其臟腑在本經的功能上列為奇經,而能完整地表達天、人、地三才的經絡學說理論,也使得醫學臨床對在人身疾病的調理上,更能發揮醫療效果。

(1) 沖脈 標記訊息(第七、第八兩識),共軛投射入胎,即所謂得氣,而有八脈,為氣與能間之網際網路,故又稱先天八脈。
海底→ 少腹→腹三陰暨臟腑 向上至顛頂,與梵天輪
恥骨→脊背三陽暨會命門真火 相應,向下分佈至足底
沖脈在印度踰跏又稱中脈,其主導頂頭懸時先天氣所幻化之三氣象(Charkra),以推動後天肉體運作功能之機,亦有人稱三光,中間為藍色,右為白色,左為紅色,故吾人必須修證(Moral Practicing),到能觀此三花(Sparkles),方有資格做為靈氣師(Reiki),否則誤人誤己,害自己匪淺。

(2) 帶脈
此脈關係著先天氣及後天氣相應調和功能,著床後形成臍帶,從母體拷貝後天十二經絡而全形,故此脈基點於臍,而像束帶束縛著吾人之全形,是以名稱之為帶脈,在全形其強氣暈(Chi-Corona)處形成脈輪,有七處:
(a) 頂輪(大樂輪)向下32旋輪
(b) 眉心輪(智慧輪)32旋輪平輪
(c) 喉輪(受用輪)16旋輪向上
(d) 心輪(法輪)8旋輪向下
(e) 臍輪(變化輪)64旋輪平輪
(f) 海底輪(生命輪)64旋輪向上
(g) 梵天輪(法界輪)無盡,先後天氣脈及經絡相會於頂通於梵天輪

(3) 督脈(陽中含陰)
(a) 以會陰為基點→脊柱(椎)→玉枕 眉心→鼻唇

(b) 會陰→外陰→內陰→尾閭→命門→腎臟
(c) 眉心→內臟→額頂→入腦→延髓→脊柱→命門→臍輪→
心輪→喉輪→眉心輪。
(d) 臍輪→海底輪

(4) 任脈(陰中藏陽先天含攝後天)
(a) 海底(會陰)→內陰→關元(丹田)→月齊輪→腹→胸→
喉輪→眉心→入眼
(b) 由臍輪→入命門→合督脈,督走陽,任走陰,形成表裡合一。

(5) 陽蹻─基點於外踝之申脈→外踝→沿少陽膽經→風府→
入腦,左右對稱函蓋三陽經絡。

(6) 陰蹻脈─基點為內踝照海→內踝→沿少陰腎經,左右對稱函蓋
三陰經絡→喉輪→眉心輪→前頂→入腦

(7) 陽維脈─基點於諸陽交會的金門穴→沿膽經→左右對稱函蓋
三陽經絡→頸→耳→風府→入腦

(8) 陰維脈─基點於諸陰交會築賓→沿腎經左右對稱函蓋三陰
經絡→喉輪→合於任脈。

蹻者動也,維者維繫,故陰陽蹻脈者,其功能性乃在維護著後天投射中樞神經,與全形身體能量轉化而恆動,而陰陽維脈之功能為全形運作之維繫與對稱,故其脈象,陽蹻、陽維成膽經分佈狀,陰蹻陰維則成腎經之分佈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