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第二節 陰陽先天後天理論

華人自古以來觀察自然界一切事件,包括明與暗的發生,歸納起來不外乎正(順)反(逆)兩極(Positive and Negative),而此正反兩極恰是決定事件結合一致的基本原動力,此基本原動力的內涵亦即是不對稱之兩極作用而行轉換,以符合陰中藏陽、陽中含陰的互補,滿足自系的完整性。自系的完整性相互作用而形成了互依鏈(Dependence Chain),此為陰陽學說之基本觀念,又稱為“生起”。互依(Dependence)形成穩定的擴展而成就每一獨立事物,一切事物相依而互為影響,形成物種的多樣性,多樣性的物種不斷兼併與分裂,以適應事物的相依與影響,現在學理上稱演化(進化Evolution),在此演化過程中,新結構體彼此共生,以爭取有利於存在的條件。

在陰陽互補的行(Action)中,古人意識到了何以陰陽這麼規律地運行,而又沒有任何缺乏,能立此作用的根本究竟在那裡?除了前述全能訊息外,亦必有一抽象之本能性,吾人給予定義為『位』(Potential)。宇宙創生前所處之寧靜位(Original Potential),一切事物在宇宙創生後亦有其相對之『位』,而推動位之本能性,吾人定義為『氣』。故推動一切事物之本能性亦為相對之『氣』,包括一切明與隱之每一事物皆有其不同狀態之『氣韻』。在“位”之前之氣韻,吾人曰先天氣;位之行,依不對稱陰陽而轉換,其相對氣韻,曰後天氣;而後天氣推動事物之轉換,曰能。故從先天本位(Original Potential)至事物能之轉換的本能性,與現代生物學上所提出的全息理論相吻合。

其具本能性的本體表達,吾人稱之曰識;具足寂照識的本質,曰覺(Enlightenment);本能性互動,吾人曰氣象(Chi Phenomenon);本能性自體既是無起始,亦是無盡的基底,曰全息。故在觀念上,覺、識、全息、氣、位,無時空之束縛性,又稱解脫(Liberation),無先後天之分,不能以現實的時空來敘述(Describe),亦不能以覺受(Sensations)來臆測,因吾人具有識性,故其涵蓋了陰陽先後天合一之整體性。為了維持其整體性,本體性當亦完成其無以衡量的周邊(Infinite Boundary),以為互依而生生不息(識性之本體未曾動過),故又稱識與體(Body)合一。故識與體之間必須賦範能與識相應之基本條件,吾人稱受(Sensations),包括了感覺(神經系統)與情緒變化,以便於識與自然界訊息的檢驗(此即全息對於程式訊息及誤差訊息間的調控)。
此調控相對於身體(小宇宙),取得一致和諧,在人體上稱為健康(Healthy),調控偏離誤差訊息,反應在身體(小宇宙),產生種種不同症狀,吾人稱為病態(Sickness or Disease)。故病理在理解上是有相當的複雜性,由於上述,吾人可瞭解病因牽涉範圍之廣泛,包括了受與識有關的一切週邊有形及形而上(Reality and Philosophy),環境及生態與演化,不是侷限在物質及受的範圍的現在醫學所能解讀的,故漢醫從先後天把它歸納起來,便利學醫者進入理解疾病的根源,因而形成了陰陽五行學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