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第三節 奇經八脈及經絡學說_5

(1) 手太陰肺經及陽明大腸經
臟腑調和太陰”氣”(功能性網路),動於寅時(相應時序(地支)之起動子),推動橫膈膜時,挾帶太陰之氣(網路起用功能在漢醫有稱之為濁氣者,濁者為陰氣含生發之精而謂之濁,能轉化逼迫精行(血行),故稱之為濁氣下降),透過橫膈膜,推血而行(起動能量連續次第轉換變化),故肺經氣多血少,因肺臟在全系的功能上為整合O2及CO2的全身交換量,其餘臟腑所維護輔助功能乃在於穩定環境狀態使其順利交換,故血少有變化。若血不能維持穩定則02及CO2交換失調,病機生矣!故網路功能大用,即內分泌代謝、循環處於調和常態,故曰氣多血少,此針對肺臟本身功能網而言。

又肺臟本身在行此功能時,肺臟本身有機機構亦同時行新陳代謝,此時內分泌、代謝系統、循環系統與細胞間之超弦網際網路之功能吾人稱為先天八脈起用,而推動臟腑網際網路,以行臟腑網際網路的連屬,此為臟腑功能機構網路與全身生命持續網際網路形成之封閉,使生命功能得以展開及持續進行。故又曰一表一裹或一陰一陽,是謂道,此處之道即生命之道。(在漢醫學當中,血之真義為勁或精,在西方稱Energy,即細胞或組織或系統傳輸轉化而起作用之意,稱之為血,故有時又稱之為精血,當然亦函蓋了血液循環。氣及神在前面已有說明,不再贅述)。因血被推動,轉化成全身功能之調和能力,故又稱太陰之隱藏陽明之生發,故與陽明互為表裡,臟腑之頂底表裡統合全身系統之運作。

氣血互補,調和於寅卯,其路徑接上述透橫膈膜,生發於肺部,其流匯注而經:其一,上行,入天穴(四象穴),合陰陽,入於頭腦部其二,中府→雲門→…→列缺→,表裡分別走井穴經絡之精(勁,血),至此轉化而藏,故由井生發一股清氣(即陰陽相濟),而升太陰藏陽生發,遇陽明(表裡)助長清氣,再匯集其轉化力,故氣血雙旺。以為辰巳,胃脾所統攝而循行,其循行由食指→二間→…→天鼎→入四象穴(肩井),連繫陰陽,入於頭腦部,再由腦部之陰陽二氣推動任督二脈,與全身臟腑合拍,完成全息之投射速記,而完整了手太陰陽明表裡之迴路訊息;同時亦與總體經絡合陰陽,經任督二脈,依全息投射速記合拍。以下之經絡的實証與流注,同時可証得,故僅敘述其路徑。

(2) 足陽明胃經及太陰脾經
足陽明由肩井→向督脈兩側旁開四、五寸→肩胛骨中…→痞根…→腰宜…→居髎→髀關→衝陽→
太沖、陷谷→行間、內庭→第二足踀厲兑。
由解溪分別流行於井,由大拇踀內側隱白→大都→太白→中封→三陰交→蠡溝→中都→地機→陰陵泉→血海→沖門→府舍→…→大橫→…→沿任脈四寸兩側而上至缺盆,入四象穴(天穴)。

(3) 手少陰心經及太陽小腸經
由心臟匯集,一入天突,連屬頭腦,與全息相應;另一流注極泉→…→靈道,分別循行於井穴、小腸經穴,經由少澤→前谷→…→肩貞→臑俞→秉風…→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肩井。

(4) 足太陽膀胱經及少陰腎經
足太陽膀胱經由前少陰及太陽之全息連屬,由大椎出,循行督脈兩旁1.5寸而下於薦骨,與任督及海底輪交互作用;再於坐骨處分出,向下至氶扶→殷門→沿委陽、委中之間帶而下,因其正處太陽,故其況經帶最寬。至昆侖,分別循行至井穴,因少陰與太陽為表裡,正值太陽為少陰所藏,故而匯集所有井氣於湧泉,勢如泉湧,故名之湧泉。至照海→水泉→大鐘→太溪→沿著與膀胱經相鄰之陰面帶而上,至氣穴與任督二脈及臍輪轉化氣與精(勁,血),沿任脈兩旁一寸,循行而上,入於天突。

(5) 手厥陰心包絡經及少陽三焦經
所謂心包絡,包含了監控心血管、心臟包膜與心肺血液交換功能與臟腑互聯所須內分泌之網路,其氣出天池,入天突,由天池→天泉→…→內關,分行於井穴、少陽。三焦者乃監控臟腑能量轉換之次第,以符合生命功能之律動。三焦由關沖→…→天髎→肩井。

(6) 足少陽膽經及厥陰肝經
少陽膽經由肩井出,沿督脈兩旁三寸而下(原膀胱經外支),由肩井→附分→膏肓→…→環跳→…→陰陵泉→…懸鐘→分行於井穴竅陰,厥陰肝經得胃、脾之氣,復得井穴清氣,出於大敦→大踀本節陰外側→大踀大關節陰面足低外側(原太沖之對)→公然(公孫、然骨之間)→商丘→三陰交、漏谷→太陰→膝關→…→陰包→五里→陰廉→氣街→…→天桘→不容→步廊→…→俞府。其一入於天突,與全息連屬,其二肝木後天,投射已純陰卦(☷)坤,意即完成,其先天肝木(☴)巽,即順卦順位投射後天☴巽卦,即是手太陰肺經,而循行不已。

然十二經當中,臟腑的功能與自然相應,有其五行相互運作的基本關係,以符合全息投射的程式運作。故有五輸穴及俞、募、絡、都…等等,經與穴、穴與穴、經穴與臟腑之間的功能,以及所有功能轉化與轉機之關聯性,然此仍屬於解釋喚醒之性質而非絕對性,要真正體會仍需透過修證與觀照,才能明確地掌握其全體功能,也才能活用經絡學說。否則,只是套公式的猜測,無法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