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第三節 奇經八脈及經絡學說_9

頭部之經絡(網際網路Functionistic Internet)

(1) 前言

吾人觀於自然一切有形及影響一切有形之無形現象,而給予客觀化。對於一切自然的宇宙,吾人似乎可以用語言哲學做如此觀念上的描術,自然宇宙一切為完整徹底的大圓滿 (Complete Perfection),且其一切事件生發律動恰是支撐大圓滿自身的顯露。依此哲學觀念,無於是否理解明瞭之人類或宇宙任一微塵基本粒子皆具有大圓滿之等位,此等位的具足是時空俱銷,無有終始的恆常靜相。然支撐大圓滿自身顯露則在恆常靜相中,如暴流般的激盪,自有人類以來,即透過各種方式欲窮其理。

所幸人類亦與大圓滿等位,於2549年前印度宗教實証家釋迦牟尼結合了各家,提出了大圓滿理論(Buddha Nature或Self-Nature, Complete Perfection)。他首次提出宇宙一切事件非自然,宏觀及微觀事件亦非獨立,而是相因果的互聯,且此互聯的宇宙一切事件導因唯識投射。透過唯識的實証,他進一步提出宇宙一切事件的微觀宏觀互聯因果的所謂六道及宇宙時空俱銷,純唯識含蓋了所有宗教的33天(Heavens)所混成的高維度宇宙,引導吾人對生命的真實意義高度覺醒,並運用生命的真義於吾人的日常生活當中,而且他所列舉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必然經歷的生、老、病、死四種苦難,卻是一個醫者所不能推卸的責任。是故,醫者理當透過各種方便,不執於任一方便,燭照現實現象的變化以及與現實現象混成的諸天,且真正實証及發現業行及業力之因果與疾病的互動,才能真正發揮行醫之德。

(2) 頭部經絡之形成

當受精卵從輸卵管游行到子宮,先後天全形訊息與母體全形信息相應,而於卵泡的特定位置與母體子宮著床,以臍帶與胎盤相繫,而細胞特化自戕細胞,依全形訊息切割而形成各種特定功能器官;完成全形的初始胚胎,則從先天臍輪之處依輪切開,而形成身形初具,其全形七輪一切訊息皆儲存於腦,形成儲存一切訊息的資料庫,而朱利安識依全息從資料庫讀取標記訊息,在此片斷生命之投射速記於此時空中,依全程之次序進行全息片斷生命之投射速記。

依此,則做為資料庫的腦當是掌控全形之機構,其眼、耳、鼻、舌、身,對外境與資料庫訊息及投射到全形之身起特殊運作,進行各機構功能性訊息之轉換。三者在腦及頭部間亦應形成全息之功能性網際網路,使全形之內在臟腑循環、內分泌功能與外在機構對外境取得平衡調和,而全形功能在無常的變化當中得以延續及延展無礙,稱身心合一。此生命再生之演化全程,於子宮中則依全息再度重複演出。

(3) 頭部網際網路之功能分區

由於全息在子宮內重述其演化,此為先天之敘述,一切身形演化皆依賴母體供養,待至分娩、臍帶脫離、離開母體子宮,超弦投射到現實時空中,獨立生存,開始成長。由於是超弦的投射,故意識上遂依先天敘述,傳譯此後天片斷生命訊息的回顧 ,而次第完成此片斷生命一切作為。此回顧訊息從腦部的資料庫透過網際網路,將擕帶全息的系統組合身形,依序表達在一連串不斷的行為、回溯與監管上(Behavior、 Feedback And Monitor),故頭部的網際網路不同於身體網際網路,當以行為功能分區,但功能分區又與身體網際網路互聯,而非互為獨立之網路。在此所謂之行為功能當然含蓋了組織系統與微觀細胞交互作用的機械功能,及意識型態行為與機械功能交互作用之間的互聯傳導作用,於是乎存在了頭區網際網路的區域連網。

I. 腦部中央溝(CENTRAL SULCUS眉心至玉枕中央線)
腦之中央溝劃分左右對稱兩部分,為鏡相之空間反投,其能量不守恆的誤差訊息恰是驅動中樞神經不斷運作的波源。其誤差訊息的自我校正,而形成中樞神經作用於全身的左→右,右→左的機械作用。其左→右或右→左的旋值訊號,對人體覺受的干涉或建設性亦附帶產生。使得中腦、小腦、延腦下達指令,於器官釋出內分泌、代謝及循環,以平衡全身生命的連續運作。中央溝之表達即是滿足上述所述腦際與身體網際網路互聯。亦即是區域功能皆與本身及其餘形成網際網路互聯。此互聯訊息所投射在中樞神經上即是貫穿大腦、中腦、小腦、脊髓至全身感受器(Sensor)的上行徑及下行徑,而完全表達,內在身體及外在環境的狀況,以做為意識型態對內外行為的處理。

II. 眼、耳、鼻、舌、身、意
由於腦波圖(EEG, ELECTROENCEPHALOGRAM)的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其腦部與全身電荷間之傳遞而有動作電位,此動作電位有隨血管穿過或直接感應於頭骨之皮層,故由皮層即可由電極而偵測繪出圖形。故同樣由皮層之刺激量,由電磁學之基本原理(即針刺技巧)或旋度、梯度、散度,以改變電荷通量。亦可回朔(FEEDBACK)腦部進行特定通量的功能,此即針炙於頭皮針治療的基本原理。將來或可利用腦波進行針刺技巧與刺激量運行二者做進行研究,以達到更精準的治療效果。依照唯識的分析,吾人意識是佈於全身,非內亦非外,但由於執我意識存在,故意識好像在身上,其實這種感覺是意識投射的覺受而非意識本身。

這種唯識在禪修的証明恰與EEG的∫(△)─WAVE, DELTA-波, NERM(非快眼睡眠(沈睡)),即覺受遲頓。此時與傳遞物質血清素有關,亦即禪修對疾病的恢復期可能有正面的意義,而此意識兼掌控了眼、耳、鼻、舌、身之間的網際訊息交換。因其無所不在之故,其校準點身體全形之重心與兩腎聯合質量中心之聯線中點(此點古代中國人稱為丹田),依照長時間的經驗將意念集中於此點上,對全身律動(包括身、心)有相當深廣程度的正面調整。於意念集中於丹田處,首先耳殼神經系統接受訊息運作,而處於受激狀態,而由眼耳鼻、舌、身受激狀態,運作到腦部的變化量與意在耳殼神經系統受激狀態下達指令使全身機能做最恰當之運作。以適應內外連續變化的環境。

此全身各機能之運作與網際網路訊息之交換則可參閱1909年BRODMANN所繪成大腦皮質細胞結構圖,即每一區均具全息功能網際網路來做為區與區間及區與全身間之INTERCONNECTION(網際連繫)。綜上所述全息功能性網際網路(TIFI)投射到人類之全形計分三區:(1)頭區全息INTERNET, (2)頸部全息介面網際網路TOTI-INTERFACIAL INTERNET, (3)全身全息INTERNET, 此三區各自獨立的全息網絡互聯架構了人類全息功能性網際網絡,亦即擕帶全息的各獨立單元。

所組成的組織系統依功能的範疇及臨床的體驗於疾病中有上述 (1),(2), (3) 各自調理即得解,有調理其中二者而得解,有必須三區皆調理才得解者。而氣與識所架構的共形寫像(CONFORMAL MAPPING,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稱為脈(組合律動),而事件自系能量相互轉移變化共形寫像所架構的網際網路與脈互聯網(INTERCONNECTED INTERNET)吾人稱為經絡,而以十二本經所歸太陰脾經的靈根與脈互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